媒体报道|2023.10.23|阅读量:826
图为平陆运河企石枢纽。
平陆运河始于横州市西津库区平塘江口,经钦州市灵山县陆屋镇沿钦江进入北部湾,全长134.2公里,按内河I级航道标准建设。运河纵向贯通西江干流与北部湾国际枢纽海港,项目工程概算约727亿元,建设内容包括航道工程、航运枢纽工程、水利设施改造工程、沿线跨河设施工程以及配套工程等,建成后将开辟珠江—西江第二个入海航道。
平陆运河开工建设一年“成绩单”
平陆运河项目于2022年8月28日实质性开工,2023年3月18日提前完成一期工程建设,于2023年5月23日进入全线动工新阶段。
截至目前,33家单位进场开展工作,近万多名建设者奋战在平陆运河建设一线,投入大型机械设备2900多台(套),开挖土石方5700多万立方米,累计完成投资超158亿元……一条世界级运河雏形正徐徐展现在世人面前。
图为平陆运河航道1标段挖掘机手正在施工作业。
依照规划,平陆运河工期52个月,计划2026年年底建成通航。运河建成通航后,将直接开辟广西及西南地区运距最短、最经济、最便捷的通往东盟地区的通道,西南地区货物经平陆运河出海较经广州港出海缩短内河航程560公里以上。
据悉,整个平陆运河项目土石方开挖总量达3.39亿立方米。通过抬填造地、园区回填、吹填造地、绿色建材、矿坑修复、工程自用、复垦等7个方面进行土石方利用。
走进平陆运河:破山向海,一天一个样
平陆运河从起点到入海口,运河要穿山越岭克服约65米的水位落差,建设难度大、标准高。为克服落差,运河沿线设置马道、企石、青年三大航运枢纽,每个枢纽建设两座300米长、34米宽的巨型船闸。8月,马道、企石、青年三大枢纽开始主体结构施工,一个个项目进度不断刷新。
图为航拍覆绿的平陆运河马道枢纽。
时隔一年,广西头条重返位于钦州市灵山县旧州镇的平陆运河马道枢纽,只见原本两座山之间只有一个很小的凹谷,如今已被挖成5座数十米高的边坡,航道的走向初显。
依托一系列技术的攻坚、应用,马道枢纽一期工程比预计工期提前了3个月完成,枢纽设有3级省水池,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内河省水船闸。
如今,马道枢纽从原本山岭之中的一条狭窄公路,如今已变为宽阔的航道,两岸高大的边坡已经种上绿植,其中最高一座边坡达188米。
图为平陆运河马道枢纽建设现场,边坡防护“披上绿衣”。
在平陆运河项目航道15标入海口近海段,中国自主建造的首艘超大型自航绞吸船“天鲸号”,正充分发挥其挖得快、排得远、效率高,且对硬质岩石强大的挖掘优势,开展施工作业。
“天鲸号”日均吹填的土石方量可达2.5万立方米,相当于每小时能填满230辆自卸车,这将有效解决15标段施工海域土质复杂、疏浚土运输距离长、工期紧等突出问题。
该标段还投入了非自航式抓斗式挖泥船“津航浚406”进行航道开挖中风化岩施工,投入中国首艘环保型绞吸式挖泥船“浚湖船”进行细粉砂吹填施工,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加快项目建设。
“天鲸号”正在进行水下施工作业。
在位于钦州市钦江主河槽内的平陆运河青年枢纽,塔吊挥舞巨臂,挖掘机轰鸣作响,工人们正有序开展泄水闸底板浇筑作业。在泄水闸左侧,两块写着“鱼道”二字的标志牌尤为醒目。青年枢纽在设计阶段开展了鱼道模型试验研究,设置了竖缝式鱼道和鳗鱼道两条鱼道,可满足当地鱼类、蟹类的洄游需求。
图为平陆运河青年枢纽发电站下游设置了鱼道。
图为平陆运河青年枢纽。
图为平陆运河青年枢纽。平陆运河集团供图
8月17日,随着企石枢纽泄水闸首仓混凝土顺利浇筑,平陆运河三大枢纽全面进入主体结构施工新阶段。
为解决混凝土浇筑面临着方量大、质量标准高、裂缝控制难度大等难题,企石枢纽拿出了“方案”——一座大型智慧拌合工厂应运而生。据悉,智慧混凝土拌合工厂内建设了两座搅拌楼,全投产后日生产能力达1.2万立方米。目前整个枢纽的工程量是302万立方米,即300天可完成枢纽混凝土用量生产。
平陆运河全线首仓结构混凝土浇筑现场。平陆运河集团供图
走进运河建设现场:“黑科技”赋能解决建设难题
在平陆运河沿线各标段,处处彰显着“黑科技”的身影。
走进平陆运河起点,位于横州市西津库区平塘江口的平陆运河航道1标段,抓斗船、泥驳船等在6号临时码头附近繁忙作业,一个体积不足0.1立方米的红色船体,在六号码头附近的江面上灵活穿梭。
中交广航局平陆运河航道1标段项目负责人莫日雄介绍,这是该局自主研发的“海豚2号”无人测量船,船体内集成了多个模块,测量员通过控制终端可实现一键全自动测量,快速、精准获取水下地形数据。有了它就可以轻松完成类似这里浅滩、浅水区域的测量任务。
测量员在平陆运河航道1标段操控“海豚2号”无人测量船。平陆运河集团供图
为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许多关键技术难题,项目聘请了多个院士团队、39家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了70项课题及专题研究,为运河建设提供高科技支撑。此外,平陆运河船闸阀门快速启闭技术经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同组织模型验证,可达到国内外船闸阀门启闭速度的2-3倍;抗咸船闸创新技术预期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还首次提出了排咸的新方案。
工作人员操控智能边坡防护施工设备—液压锚杆机进行施工作业。平陆运河集团供图
创新技术不仅在施工现场,平陆运河集团展厅内,巨幅屏幕的“数字孪生运河”系统映入眼帘,每个标段的施工情况实时可见。
平陆运河集团工程管理部部长何俊辉介绍,项目将融合运用5G、北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陆水空天”一体化航道全要素运行监测网络,实现航道要素和运行态势即时精细感知,打造智慧运河。
未来平陆运河还将融合运用5G、北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陆水空天”一体化航道全要素运行监测网络,提高船舶通行效能。
“天鲸号”利用绞刀将绞碎泥沙碎石输送至临时消纳场。平陆运河集团供图
向海图强:一河通,全盘活
运河建设,利在长远。平陆运河不仅将为广西内陆城市带来“一片海”,还将进一步缩短中国西部地区出海的距离。平陆运河建成后,将连通西江航运干线与北部湾国际枢纽海港,开辟中国西部地区南向水运出海新通道。
在稳步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平陆运河经济带也逐步提上日程。据悉,经济带规划核心区包括南宁、钦州、北海、防城港、贵港等5个设区市,联动融合9个设区市,计划到2035年基本建成繁荣、创新、开放、畅通、绿色、幸福的现代运河经济带,规划核心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5万亿元左右。
资料图为广西北部湾港钦州港区。北港融媒体中心供图
南宁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李文斌介绍,平陆运河一方面为南宁打通了新的更便捷的出海通道,丰富区域交通运输方式;另一方面将推动区域货运格局发生变化:部分通过公路、铁路等陆路方式运往北部湾港或者珠三角港口出海的货物,将转移至水运,通过南宁港下水经平陆运河出海;部分从西江航运干线水路运输至珠三角港口的货物,将转移至平陆运河出海;百色、崇左流域(含云南)等地区南向出海货源将在南宁港中转出海。
相比于从珠三角出海,中国西部地区货物从平陆运河出海的水运距离将减少约560公里以上,每年可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节省运输费用52亿元以上。
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雷小华说,平陆运河建成后,将为中国西部地区提供物流运输支撑和产业支撑,从而撬动西部地区的发展,使北部湾形成中国沿海发展的新一极。